地理快讯 | 刘沛林团队成果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HIST十大代表性成果

    9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简称HIST)成立十周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十年来创造的十大代表性成果,刘沛林教授团队的成果“传统村落数字化传承与保护项目”被列其中。

(入选HIST十大代表性成果证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简称“HIST”)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二类中心,2009年10月获UNESCO第35届大会批准, 这是UNESCO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基于空间技术的世界遗产研究机构,2011年依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建设。


    HIST旨在利用空间技术,为UNESCO及其成员国在世界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监测和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促进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主要开展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影像与环境数据库建设、大型遗产地(大运河、丝绸之路等)的情景模拟与三维数字化重建。

 

    刘沛林教授多年来积极参与HIST的工作,分别建设有HIST衡阳分中心和HIST长沙工作站,率领其团队一直致力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景观保护修复、数字化重建、网络虚拟旅游及传播等方面的开拓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数字一带一路工程”中的突尼斯迦太基古城遗址的虚拟重建、楼兰古城的虚拟重建以及一大批古村古镇的三维虚拟重建和数字化应用项目。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村镇景观破碎化响应机制及其景观基因修复研究”、长沙市重大科技专项“长沙段湘江古镇群数字化重建技术与网络虚拟旅游的产业化实现”等相关项目。探索并提出的聚落“景观基因理论”,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人文景观都是可以找到其地方“基因”的,各个地方的聚落景观基因表现得最为明显,不同地方的传统聚落都有着特定的景观基因,这是形成聚落景观差异的内在特征所在,这一理论和方法已经尝试应用在文化景观修复、文化遗产地保护、文化旅游地规划等案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此次HIST对于十年来“十大代表性成果”之一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传承与保护项目”的颁奖词写到:此成果“提出了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传统村落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传统村落遗产数字化技术体系,引领了中国古村古镇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方向”。


    刘沛林教授除了担任HIST衡阳分中心主任和长沙工作站主任之外,同时兼任“传统村镇数字化保护与创意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与数字化应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致力于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网络虚拟旅游等领域研究,其代表性成果《家园的景观与基因——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深层解读》于2020年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集成》202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均为总体成果“传统村落数字化传承与保护项目”入选HIST十大代表性成果奠定了基础。 

 Copyright. 2018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东校区)城市与旅游学院

电话: 0734-8486601邮箱: hynuz1x@163. com